🇮🇹 義大利的排放結構解析:為何製造業與民生感受特別明顯?

在歐洲能源轉型與碳定價政策逐步升溫的當下,義大利這個高度工業化且能源依賴外部進口的國家,正在面對比其他歐盟國更敏感的碳轉型壓力。 不僅製造業深受衝擊,家庭開支中也藏著不容忽視的碳成本。本文將從排放結構、產業依賴、與家戶碳支出三大面向,解析義大利為何「全民有感」。

6/6/2025

義大利的排放結構與產業特色

義大利是歐盟第四大經濟體,其碳排放結構具有以下幾個特性:

1. 製造業佔比高、能源密集

  • 機械、汽車、鋼鐵、陶瓷等出口型製造業佔 GDP 的 15–20%

  • 許多產業屬於高碳排類別(如金屬、化學、建材)

  • 義大利中北部(如倫巴第地區)聚集大量重工業區,碳密度高

2. 能源進口依賴高

  • 義大利本土天然資源有限,約 70% 的能源依賴進口

  • 天然氣為主力發電來源,也廣泛用於家庭暖氣與工業用能

  • 俄烏戰爭後天然氣價格飆升,直接影響企業與家庭的能源成本

為何一般民眾感受也特別明顯?

不僅是企業感受到碳政策壓力,一般義大利家庭也面臨「碳成本轉嫁」的實際負擔,尤其在以下幾個生活面向:

🔌 電力與暖氣

  • 冬季供暖依賴天然氣,家庭能源開銷高

  • 歐盟碳市場中電力部門受 ETS 約束,電價反映碳價上升

🚗 交通運輸

  • 義大利家庭自用車普及率高(每千人約有 700 輛)

  • 對汽油、柴油等燃油稅敏感,碳稅與能源稅推升用車成本

🥫 食品與製造商品

  • 食品、加工品、家具等商品來自高碳供應鏈(如玻璃、陶瓷)

  • 這些間接成本最終轉嫁到零售售價中

義大利家庭開支中的碳成本占比(示意圖)

以下為一張模擬義大利家計支出中「碳相關成本占比」的圓餅圖

  • 電力與暖氣:30%

  • 交通燃料:25%

  • 食品與農業:20%

  • 工業製品(如家具、服飾):15%

  • 其他服務與間接能源使用:10%

📌 這些數據反映的不是支出金額,而是總支出中與碳排有關的比例。隨著碳定價提高,這些比例有望進一步擴大。

民眾有感 ≠ 抵抗轉型

義大利在 2022–2024 間多次出現因能源價格高漲引發的民間抗議,但民調同時顯示:

  • 6 成以上義大利人支持氣候政策

  • 但也期待政策設計更「公平」、「可負擔」

這突顯出:

民眾並非反對減碳,而是擔憂「轉型成本不公平分配」。

結語:碳政策要贏得支持,必須看見「微觀感受」

義大利的案例提醒我們,碳轉型不是技術問題,而是分配問題

  • 製造業若無支持機制,將失去出口競爭力

  • 家戶若缺乏補貼或節能替代方案,將陷入能源貧窮

  • 政策如果只設計在企業層面,會忽略末端消費者的現實感受

真正成功的氣候政策,必須兼顧「結構轉型」與「日常感受」,讓產業與家庭都有參與空間與生存餘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