案例深度剖析:義大利 2022–2024 食品價格與碳價波動的真實連動
在能源轉型與碳市場逐漸成熟的背景下,碳價已不再只影響重工業,而開始「滲透」至日常生活。義大利作為能源高度進口、農業與食品加工密集的國家,碳價波動對食品價格的影響日益顯著。 本篇將透過 2022–2024 年的碳排放配額(EUA)價格與義大利食品消費者物價指數(CPI)變化,分析兩者間可能的結構連動與產業定價邏輯。
6/7/2025


碳價是什麼?EUA 價格如何影響食品產業?
歐盟碳市場(EU ETS)中的交易單位稱為 EUA(European Union Allowance),代表企業有權排放 1 公噸 CO₂e。當碳價上升,企業需付出的額外碳成本增加,最直接受到影響的是:
電力成本上升(農業灌溉、冷鏈、加工)
燃料成本上升(運輸、農機、倉儲)
包裝原料成本上升(紙、塑、金屬包裝來自高碳產業)
這些上升的成本最終會經由供應鏈被轉嫁到食品零售價格上。
實際走勢:EUA 價格 vs. 食品 CPI(2022–2024)
下圖模擬並對比了義大利從 2022 到 2024 年之間的 EUA 均價(€/噸)與食品消費者物價指數(CPI)走勢。


注意:此為模擬資料,趨勢依實際市場波動可再補正
觀察可以發現:
2022 年上半年碳價略有震盪,但能源危機導致 CPI 明顯上漲
2023 年中期 EUA 價格上行,食品 CPI 出現延遲性反應(價格滯後上漲)
2024 年 雙者呈現平行上揚,可能反映市場已內化碳成本至零售價格
廠商如何應對碳價變動?定價策略拆解
面對碳價變動,食品業者(尤其是零售、連鎖餐飲)並非一成不變地轉嫁成本,而是根據不同商品與品牌彈性,採取多元策略:
1. 核心商品維持價格,次要品項調價
如牛奶、雞蛋維持原價,提升餅乾、冷凍食品價格
利用「心理價格穩定感」降低消費反彈
2. 縮水策略(Shrinkflation)
價格不變,但分量減少(如 500g → 450g)
間接吸收碳成本與原物料波動
3. 綠色產品加價有理
將碳中和標章、低碳供應鏈作為品牌溢價依據
引導 ESG 價值消費者承擔部分綠色成本
4. 進貨與物流優化
優先與在地供應商合作、壓低長距離運輸碳足跡
使用碳資訊管理平台整合供應鏈風險
消費者能怎麼做?
留意產品碳足跡標示(如 Carbon Neutral 認證)
支持在地食品、季節性作物,降低長鏈碳排
理解「物價上升 ≠ 貪婪通膨」,而是轉型成本的階段現象
結語:碳價與物價的關係,不只是數據,也牽涉到「調適能力」
碳定價正在重塑整個食品經濟體系的「成本結構」。義大利作為碳轉型進行式的實驗場,其食品價格波動不僅反映能源與氣候政策,也預示著其他國家即將面臨的共同挑戰:
企業要懂得彈性轉嫁與轉型
消費者需要資訊與選擇權
政策制定者更要設計公平轉型的配套制度
否則,轉型的代價可能會變成誤解與反彈的導火線。